-
文/见习记者 赵娜
“腾讯,包括微信的产品,都正在大力推广二维码的普及,这是O2O的关键入口。”腾讯发力二维码并非新近发生的事儿,但马化腾9月11日在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用七分之一的篇幅讲二维码,却俨然成了参战宣言。
二维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曾风靡日韩,在中国的应用也已多年,其间也有多家企业作为先烈“死在沙滩上”。伴随着近年智能机的普及和手机硬件的升级,二维码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产业链不同阶段的企业也各自找寻着自己的机会。
在马化腾高调宣布推进二维码普及之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多家二维码手机应用公司,以及关注该行业的投资人和分析师,进行了专题策划。(见8月27日第31版《“先行军”灵动快拍》、《上海翼码:把二维码“变成”商品》和《二维码: 如何找到 独立盈利模式?》)。
该组报道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多位二维码行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随后受邀参加《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的“创业者投资者沙龙”,共同讨论二维码行业的商业模式,马化腾对二维码的一席话则成了沙龙讨论中的核心之一。
焦点一:狼是否来了?
虽然几乎所有创业者都问过自己“如果腾讯也和你做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办?”但当亲耳听到腾讯宣布自己的征程时,依旧让众多手机拍码应用商不寒而栗。
回顾上一周与微信以及二维码相关的新闻:
9月17日凌晨,马化腾通过微博宣布,微信用户已突破2亿人。腾讯的微信业务于2011年年初推出,其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从0用户到1亿用户,用了433天;从1亿用户到2亿用户,用了172天!
9月18日,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宣布,正式展开与微信的合作。即,把微信和财付通捆绑在一起,依托微信的摇一摇、二维码扫描等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各种支付方式,实现O2O线上支付与线下商务的整合。
财付通介绍,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结合,可实现“即拍即买”,拍摄商品二维码可进行购买和支付。该合作佐证了马化腾对二维码功能的看法:移动互联网诞生的新机遇是O2O,二维码则是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
腾讯的加入对二维码产业现有的参与者而言,意味着什么?
二维码的生态圈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企业为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如常见的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腾讯发力二维码,受影响最大的是工具型的手机拍码应用,如,灵动快拍。
在已有的二维码手机应用中,用户数量最多的灵动快拍用两年半的时间积累了3000万用户,而微信则在20个月之中获得了2亿用户。
有拍码应用提供商以互联网的思路经营,希望在大量积累用户的基础上,通过广告和增值服务等方式盈利。然而,二维码拍码应用的壁垒较低,加之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已然快速布局,二维码拍码应用在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目前的拍码应用提供商多为初创企业,在资本、资源、团队、技术和执行等层面上与腾讯等巨头并不具有可比性,对他们而言,在没有收入、没有营收的情况下,如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抵抗来自互联网巨头的压力,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焦点二:狼来了,怎么办?
即使腾讯如此看重以二维码为入口的O2O领域,希望通过二维码识别,为商家和用户提供点对点的、熟人形式的SNS,但微信的核心在于社交,不会将二维码作为单一的功能来研发,这就为已经在二维码领域布局的企业留下了机会。二维码产业有很多细分行业,腾讯很难做到通吃,二维码的先行者们需要做的是在同质化竞争里找到差异化的业务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腾讯的加入将有助于二维码主读业务市场的迅速扩大。微信进入二维码领域,可以在其庞大的用户群,特别是二三线用户群中迅速普及二维码概念,这无疑拓宽了二维码的整个市场。当巨头涉足一个新兴领域,会给已有的玩家带来危机感,促使他们加快既有战略的执行,从而进一步加快行业的发展。
对于腾讯的加入,一位二维码从业者乐观的表示:“之前腾讯没有进来的时候,对于二维码主读业务延伸的这块,市场的份额可能只有1亿的空间,这个时候可能说几家公司再分一年也就是几千万的营收,但是腾讯进来以后把这个市场迅速做大,到10亿市场空间的时候,腾讯有可能分了5亿、6亿,但是剩下我们这里第二、第三,甚至前十的公司可能都比以前活得更好。这样的话我们觉得就是良性的发展。”
焦点三: QR码会不会死?
“QR码,你的死期要到了!”与各路人马唱红二维码不同,市场上也有看衰的声音。持此观点的人士认为:“短信、语音助手、NFC、RFID一定会取代QR码。”
然而在笔者看来,QR码非但不会迎来死期,而且会迎来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快速的发展。
对近几年陆续进入到二维码行业的手机应用公司而言,从创业伊始,他们就面临着种种质疑:2004、2005年创业的一批二维码公司多数都死掉了,你们就能做起来么?过几年NFC可能就发展起来了,二维码还会有机会么?积累了大量用户不假,但你们的盈利模式在哪儿?很多手机应用都内置生解码功能,单纯工具型拍码应用的价值在哪里?
上文提到,二维码看似简单,实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由三类企业构成。目前,二维码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各类企业也正在寻找自己的盈利点,尤其是以拍码为主要功能的手机应用开发商。
的确,二维码拍码应用商中,确有积累了大量用户但没有找到盈利点的现象,因而,这些公司也开始陆续寻找自己的模式。“做二维码最后是做服务,并不是做客户端,不管是主读还是被读,最重要的是你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一二维码行业从业者指出。
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在二维码行业,并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成规模的商业应用,行业的参与者多处于创业阶段。但,在这个行业里,机遇与挑战共存。
微信掌门人张小龙曾表示,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9月11日,马化腾宣布,腾讯和微信正在把二维码作为O2O的关键入口来大力推广。
腾讯进入二维码领域(更准确的说是进入O2O领域)足以说明其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尽管早已扎根于此的创业公司仍然面临着商业模型和价值模型上的挑战。当活跃账户超过7亿的腾讯和用户数达到2亿的微信共同推动二维码的普及,二维码产业必然迎来新的热潮。
3G技术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二维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条件的成熟,这将促进二维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迅速发展。尽管二三线城市对二维码的认识尚较薄弱,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的更广泛推广将指日可待。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2012年将有可能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
二维码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方便和快捷的生活方式,能够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需求——随手一拍,就能获取身边事物的信息。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扫一扫”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二维码领域将衍生出很多商业模式。分析人士表示,二维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搭建统一的解析平台和制定相关的应用标准。
二维码扫码应用不同于现在广泛使用的微信和微博:扫码功能对微信而言是与对讲机共同存在的功能之一,而对扫码手机应用而言则是全部。作为信息的载体,二维码更多是以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入口存在,换句话说,二维码需要附着在其他产品上才能显示出价值。因此,二维码行业发展的关键是在这个载体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即,这些产品带给用户的价值在哪里?
在黑白二维码迅速发展的基础上,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新形式的彩色三维码。两者相比较,黑白二维码将更多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彩色码则有望通过其活泼的表现形式而用于品牌和创意结合的服务。
未来,或许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手机里会有这样一款专注的自动识别应用,它以QR码为核心,提供兼顾一维条形码、三维彩色码、NFC近场通信、图像识别,甚至是声音识别的功能。
2012年9月23日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 下一篇:360“硬闯”背后:被颠覆的搜索? 上一篇:中文.CN和中文.中国域名拆分通知